陳卓(1166―1252)字立道。莆田縣崇業鄉孝義裏(今屬涵江區)。祖父陳膏,徙居明州(今屬浙江寧波),甚為高宗所嘉,至大書屏間曰:“陳膏長厚,有古人風”;其父陳居仁,官至華文閣直學士奉政大夫。陳卓,其第五子。宋紹熙元年(1190)餘複榜進士。治詩賦。淡泊宦意。慶元二年(1196)以宣教郎知紹興府餘姚縣。次年六月,丁父憂。後知江州(今屬江西九江)。嘉定十五年至十七年(1222―1224)移寧國府(今屬安徽),俱有清白名。丞相史彌遠與陳卓早年有故舊,嚐貽書於卓欲一見,卓謝而不往,彌遠益器之。在詞掖(泛指詞臣的官署,如翰林院之類)為官時,起草詔書,剝奪叛臣李全爵位,詔書至淮,人益自勵。又起草太廟災罪詔書,詞極警切,京師為之感動。嘉定十七年(1224),寧宗駕崩,史彌遠假詔立貴誠為皇子,改名昀,扶其登基即位,是為理宗。寶慶元年(1225),史彌遠升任宰相,獨掌朝政九年,主持廢濟王�,追奪其王爵。寶慶二年(1226)十月,以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。寶慶三年(1227)十月以起居舍人兼實錄院檢討官,十一月,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檢討官、兼國史院編修官。其間撰《東塘袁公文集序》。紹定年間(1228-1233),陳卓守官吏部尚書,端平二年(1235)三月十二日,曾從龍兼同知樞密院事,真德秀為參知政事,兼給事中、兼侍讀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(從二品),因鳴濟王不滅之冤,與史彌遠政見不合,時意見與史彌遠相悖者,亦紛紛被攻擊去職。陳卓遂乞致仕,以資政殿學士還裏,贈金紫光祿大夫、太師開國伯。平生不營產業,惟以讚書所酬金築“世綸堂”,曾於寧波建“菊坡書院”,在家閑居十六年。樓鑰嚐稱“居仁精力德量舉不可及,若卓則再世見之矣!”家貧,葬事不能具。其時,吳潛為右丞相兼樞密使,聞之,遂貽書製置使以助。其孫陳定孫力侍祖父,力學孝謹,出處進退每怡色以告,遂深奇之,其奉諱日哭泣薦祀如平生,亦以耆年終。陳定孫力請諡於朝,乃諡“清敏”。邑人劉克莊曾贈《漢宮春》賀陳尚書生日:“公似寒梅,向層冰積雪,越樣清奇。仙溪前輩相望,可比方誰。百篇剴切,崇清老子龐眉。未可卷懷袖手,續平泉莊記,綠野堂詩。苦言譬如食欖,回味方思。嗣皇訪落,怪鶴書,直恁來遲。煩借問,二童一馬,幾時入尉瞻儀。”壽詞上片讚頌其品格高尚,富有才華,福壽雙全,為之祝壽。詞之下片願致仕閑居之老尚書早日返朝為國操勞,重展才幹,表達其對陳卓之敬重。卓配夫人林氏,有二子:長子陳允修、次子陳允堅。允修,字謹仲,以父蔭福州通判,曆知江陰軍,朝議大夫。《宋史》有傳。
陳卓(1166―1252)字立道。莆田縣崇業鄉孝義裏(今屬涵江區)。祖父陳膏,徙居明州(今屬浙江寧波),甚為高宗所嘉,至大書屏間曰:“陳膏長厚,有古人風”;其父陳居仁,官至華文閣直學士奉政大夫。陳卓,其第五子。宋紹熙元年(1190)餘複榜進士。治詩賦。淡泊宦意。慶元二年(1196)以宣教郎知紹興府餘姚縣。次年六月,丁父憂。後知江州(今屬江西九江)。嘉定十五年至十七年(1222―1224)移寧國府(今屬安徽),俱有清白名。丞相史彌遠與陳卓早年有故舊,嚐貽書於卓欲一見,卓謝而不往,彌遠益器之。在詞掖(泛指詞臣的官署,如翰林院之類)為官時,起草詔書,剝奪叛臣李全爵位,詔書至淮,人益自勵。又起草太廟災罪詔書,詞極警切,京師為之感動。嘉定十七年(1224),寧宗駕崩,史彌遠假詔立貴誠為皇子,改名昀,扶其登基即位,是為理宗。寶慶元年(1225),史彌遠升任宰相,獨掌朝政九年,主持廢濟王�,追奪其王爵。寶慶二年(1226)十月,以起居舍人兼國史院編修官。寶慶三年(1227)十月以起居舍人兼實錄院檢討官,十一月,以中書舍人兼實錄院檢討官、兼國史院編修官。其間撰《東塘袁公文集序》。紹定年間(1228-1233),陳卓守官吏部尚書,端平二年(1235)三月十二日,曾從龍兼同知樞密院事,真德秀為參知政事,兼給事中、兼侍讀陳卓同簽書樞密院事(從二品),因鳴濟王不滅之冤,與史彌遠政見不合,時意見與史彌遠相悖者,亦紛紛被攻擊去職。陳卓遂乞致仕,以資政殿學士還裏,贈金紫光祿大夫、太師開國伯。平生不營產業,惟以讚書所酬金築“世綸堂”,曾於寧波建“菊坡書院”,在家閑居十六年。樓鑰嚐稱“居仁精力德量舉不可及,若卓則再世見之矣!”家貧,葬事不能具。其時,吳潛為右丞相兼樞密使,聞之,遂貽書製置使以助。其孫陳定孫力侍祖父,力學孝謹,出處進退每怡色以告,遂深奇之,其奉諱日哭泣薦祀如平生,亦以耆年終。陳定孫力請諡於朝,乃諡“清敏”。邑人劉克莊曾贈《漢宮春》賀陳尚書生日:“公似寒梅,向層冰積雪,越樣清奇。仙溪前輩相望,可比方誰。百篇剴切,崇清老子龐眉。未可卷懷袖手,續平泉莊記,綠野堂詩。苦言譬如食欖,回味方思。嗣皇訪落,怪鶴書,直恁來遲。煩借問,二童一馬,幾時入尉瞻儀。”壽詞上片讚頌其品格高尚,富有才華,福壽雙全,為之祝壽。詞之下片願致仕閑居之老尚書早日返朝為國操勞,重展才幹,表達其對陳卓之敬重。卓配夫人林氏,有二子:長子陳允修、次子陳允堅。允修,字謹仲,以父蔭福州通判,曆知江陰軍,朝議大夫。《宋史》有傳。
同名人物:
陳卓 (1634~?) 江蘇省南京 [清]

陳卓 (1925~2013) 河北省滄州市任丘 [當代]
同年(公元1166年)出生的名人:
度正 (1166~1235) 重慶市銅梁區

合赤溫 (1166~?) 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

王澡 (1166~?) 浙江省寧波寧海

丁黼 (1166~1236) 南宋名臣 安徽省池州石台縣

李嵩 (1166~1243) 浙江省杭州 + 更多公元1166年出生的名人》
同年(公元1252年)去世的名人:
賀德英 (1238~1252) 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

時珍 (1182~1252)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

郝和尚拔都 (?~1252)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

朱元龍 (1193~1252) 浙江省金華義烏市

孛兒隻斤・失烈門 (?~1252) ,蒙古族 內蒙古自治區

海迷失後 (?~1252) 元定宗貴由的第三皇後 內蒙古自治區 + 更多公元1252年去世的名人》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